18779588435(黎老师)
音员、主持人的身上,也可以清晰地看到,尽管他们会极力做出轻松、微笑的表情,然而不停眨动的眼睛,清楚地揭示出他们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。频繁地眨眼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,干扰受众对自己传播的信息的接收。有的考生是在平时生活中习惯性地频繁眨眼,有的考生是在考试中突然忘词或者想不起下面要说什么而频繁眨眼,还有不少考生是一边想一边向上翻白眼等等。眼睛的小动作,会让考官看出自己的不自信和紧张。有部分考生在上镜时会不时地出现半睁半闭的眼睛,咄咄逼人的目光,呆滞的眼神,说话时不停地飞舞眉毛…这些表现很可能都不是考生的有意识行为,但是,从电视画面表现的客观效果来看,考官有可能会当成是考生真实心态的表现,影响考官的评判。
人们进行交流沟通时,手的运用是较为频繁的,动作与形态也是复杂多变的。在手势所传递的信息中,最有力但是却又经常不易受到重视的是手掌所发出的信息。主持人掌心指向不同,会传递出不同含义的信息。
掌心向上:多为诚实、坦率的含义。
掌心向下:往往带着强制的意味。这种手势经常在下命令或者质问对方时出现。扬起手腕而掌心向前是否定、拒绝或推辞的信号。
握拳和伸出食指:握拳是力量、权威或决心的象征, 人在愤怒时也会握紧拳头;伸出食指的手势,掌心朝上地伸出食指,是一种轻蔑、鄙视和挑逗的信号;掌心朝下地伸出食指,则是具有强制、职责和镇压意味的信号,这种手势在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或在竭力制止某事时经常会出现;掌心向侧、虎口朝上地伸出食指,一般隋况下这是一种带有中性色彩的手势,至多用于指示方向、描述事物。但是,没有人会喜欢别人用食指指着自己,因为这种手势会使人产生窘困,有一种受辱的感觉,一种缺乏尊重的不礼貌的行为。
手势运用得当可以帮助我们的表达。许多考生经常会为如何放置自己的双手而烦恼。由于缺乏必要的形体语言训练,往往会主观臆造地设计出许多手势。部分考生由于考试紧张,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活动,手势就变得凌乱起来。有的考生手势不清楚,目的不明确,一双手在胸前小范围动个不停,不知道究竟是伸出去还是收回来。还有不少的小动作,比如不停地搓手、不断地整理头发等等。然而,正是这些过多的、无意义的手势暴露出考生内心的紧张慌乱和知识的贫乏。只有学会在考试中谨慎地选择和运用好手势,把握好“力求简洁、宁缺毋滥”的原则,才能使手势这个无声信息在考试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
问题二:动作夸张,表情做作
在考试的时候,部分有过舞台经验的考生会多用眉、眼动作和考官交流,有时甚至还配上夸张的手部动作。其实这是不可取的,文艺表演时,因舞台离观众较远,所以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常会夸张一些。然而电视屏幕和观众是比较近的距离的,并且电视屏幕对现象具有放大和显微的作用,因此,如果用在舞台上的动作幅度进行播音主持的形体语言表达,往往就会产生“过火”的效果。这不仅使受众感到别扭,还会分散受众对信息内容的注意。所以,包括头部、眼睛、眉毛在内的表情动作,都应该尽量收敛一些。如果表演成分过多,会让人看了很不舒服。其实,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上镜只要做好这几点就可以了:
(1)身体要坐直。
进人录制状态后,如果是以坐姿出镜,双肩要打开,自然下垂。不要使劲挺胸,也不要扣肩含胸。
(2)头部要端正。
播音的时候,头和脖子要正,但不要板。头部可以有微微的动作,但幅度不宜过大,如果头的动作过大,会让画面有不稳定的感觉。抬头动作应该是在余音未尽的情况下与观众交流,而不是把整段文字稿播完以后来一个长时间的抬头。
(3)手臂要放松。
手臂不要紧贴着身体,给人被绑住、被束缚着的感觉,但是也不要分得太开,太开了又感觉人被架着,端在那里似的。自然放松最好。
(4)眼睛要有神。
注视镜头,努力做到眼前虽无人,心中却有情,这是对播音员、主持人在镜头上眼神的要求。在眼前没有人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要把镜头想象成交流对象的眼睛,他正在看着自己,跟他平等真诚地交流。考生在看镜头时要把视线轻轻地集中落在镜头的下沿,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到你在看着他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