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79588435(黎老师)
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,蕴含着语言、情感、认知、思维、审美、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。快板这种诵说曲艺形式,用七块竹板伴奏,用普通话表演,有极强的群众性和娱乐性,极易引起好奇心强、天性爱模仿的儿童的兴趣,很适合儿童表演。
但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曲艺教育内容在幼儿园和小学处于缺失状态。当我们在找寻年轻人不再喜欢戏曲、曲艺的原因时,是否应该想到,这些年轻人还在童年的时候,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为他们做了些什么?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曲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,曲艺应从娃娃抓起,快板应从娃娃抓起,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对儿童进行快板启蒙教育,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,是植根树魂式的爱国教育,能从根本上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,激发儿童作为中国娃的自豪感。快板还开发了儿童语言表演的种类,拓展了儿童表现表达的途径。
快板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
快板讲究吐字归音、用气发声,气运丹田,要“有劲”、“有味”、“有韵”,演唱用本嗓,进入人物就要“声音化装”,要求声音“高而不宣”、“低而不软”,就是声音高要洪亮优美,让人爱听;声音低也要让人听得清清楚楚。
要达到这样准确生动的语言面貌,就要经常进行绕口令、口腔操、练嗓、练气的基本功训练,这些训练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儿童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,是在为形成卓越的口才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快板一人一台戏,一个人要塑造多个角色,在表演时要有丰富的表情、眼神、身段、手势,这些当众表演的态势语技巧稍稍内收一些,用于日常交流时的表达,也必然使儿童日常交往的语言能力充满生动形象的魅力,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个性气质。
儿童进行快板表演需要不断提高左右脑、手、嘴的协调性,真应了那句“心灵则手巧”。尤其是右脑的开发,因为打法最丰富的“节子”板是由左手控制的。
调查显示,95%以上的人仅仅使用了大脑的一半,即左脑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这主要是和人类的生活习惯有关,人类总是习惯于用右手使用工具,而使左脑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,再加上语言中枢、逻辑分析、数字处理、记忆等,都由左脑处理,所以造成左脑满负荷运转。
而打快板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,右脑支配左半身,控制左手运动,反过来,左手、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。像打快板这样有意识的调动左手,特别是左手指的运动,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,是开发右脑的有效方法。另外,打快板能使手腕更加灵活,因为,打快板时用的更多的是手腕。手腕灵活对写字、绘画、弹奏都有直接的益处。
快板能发展儿童的多元智能
快板教育必将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,在锻炼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,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。
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哈佛大学的加纳德认为,人至少有八种智能。而快板是开放性的语言表演创造活动,有利于发展八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、肢体运动智能、人际智能、音乐智能、空间智能、自我认知和观察智能。另外,学习快板表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能锻炼儿童的耐心、恒心。这样便能为发展儿童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快板学习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童年的素质教育是种下的幸福种子,将成为永久的记忆,一生的爱好,有高雅爱好的人是幸福的。童年火热的快板必将打出孩子精彩的未来!
相关文章